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教师频道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 >> 八 统计 >>教学案例 >>

《栽蒜苗(一)》教学案例研讨
上传者:   加入日期:05-12-26
《栽蒜苗(一)》教学案例研讨 
2005-10-02 16:33:53  
 
 

--------------------------------------------------------------------------------
 
 
〖教学过程〗

  1.讨论数据收集的方法
  师: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对蒜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今天这节课,首先一起来交流你们的观察记录和方法。
  生:我的蒜苗是放在家里养的,每天放学后我都要观察一次,然后量一量它生长的高度,并记录下来。一共记录了15天。第15天蒜苗高15厘米。
  生:我发现前3天蒜苗长得不快,中间10天蒜苗长的速度比前面快,而最后2天长得最快。 
  师:××同学注意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并发现了一些规律,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如何表示小组内每个同学栽养的蒜苗生长的高度。
  2.讨论数据描述的方法师:请同学们把你们小组每个同学记录的第15天蒜苗的高度填入表格内。
  (教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发一张统计表,学生把小组成员记录的数据分别填入表内。)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填表的情况?
  (学生汇报填表的情况。)
  师:把小组内同学的数据填入表格内后,同学们都知道了谁的蒜苗长得高,谁的蒜苗长得矮。为了形象地反映这些蒜苗生长的情况,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画条形统计图。  
  师:为什么说画统计图可以更形象地表示它们生长的情况呢?生:因为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相差多少。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从统计图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组内每个同学栽养的蒜苗生长情况,下面请大家试一试。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12×8的方格纸,学生在方格纸上涂蒜苗生长的条形。正在涂时,有学生开始举手。)
  生:老师,这张方格纸的1格表示1厘米,格子数不够涂怎么办?
  师: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好,其他同学认为方格纸上的格子够吗?
  生:不够。
  师:那么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
  生:我有办法,再补充格子。
  生:我有办法,不用补充格子,用方格纸的1小格表示2厘米,就可以涂了。
  生:我用1格表示3厘米,这样更够了。
  师:刚才大家想出了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能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1格到底表示几个单位,还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就小。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学生开始在方格纸上涂数据。)

〖案例点评〗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合理使用描述数据的方法,最有效的途径是让他们从事数据统计和绘制统计图的活动,灵活运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将讨论如何收集数据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始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直接讲,而是首先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特点。当学生开始尝试将收集的数据在给定的方格纸上表示时,他们碰到了一个问题:“格子不够了”。学生带着一种疑惑,认为是教师的准备不足。而教师则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从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把握这种机会来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方法,值得提倡。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教学设计,教师应对实际教学中可能生成的资源及遇到的问题作准备。如果全班没有1名学生想到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时,教师如何启发和引导学生,突破已有经验的束缚?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编者以为,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并不是任何问题都能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来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启发式讲授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有意义学习。

〖思考与讨论〗

  如果学生自己探索不出1格表示多个单位,你准备如何引导?
 

 相关资料

 2016北师大版四年级下6.2栽蒜苗(一)课件 16-04-08(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数学《栽蒜苗(一)》PPT课件 15-03-04(课件)

 《栽蒜苗(一)(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制作统计图)》教学指导 05-12-26(案例)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学科分类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小学科学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道德法治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12999教育资源网